前凹螺

Prosimnia semperi   Weinkauff
   

  134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描述 贝壳小,窄长,近桶形,两端钝,前端较瘦,背部后方约1/3处,具一弱的肩角。壳面不平滑,较粗糙,背部具有许多细的横线纹,线纹被生长线切割,形成断续的短肋或粒状突起及坑洼,右缘较厚。壳口窄长,前端部分稍宽,内唇滑层薄,接近后端脐带处,具有钝齿状突起,前渠突,其下方的龙骨突起白色。外唇宽厚,内缘的齿不均匀,前端部分疏稀,并向基部延伸,向边缘伸展时,被1条纵沟隔断,有的齿从背部也可看到;后部的齿较密。壳面为紫褐色或稍淡。
标本测量(mm):
壳长 10.3 10.0 9.1 9.1 8.0
壳宽 3.7 3.5 3.4 3.1 3.0
壳高 3.5 3.2 3.0 3.2 2.7

生物学

生物学特性 暖海产,生活在浅海,从低潮线附近至数十米水深岩礁质的海底。附着在腔肠动物柳珊瑚上面,如在石几花(Melitodes sp.)的枝杈上常发现。海南岛渔民从水深约9一llm采上来的柳珊瑚上有发现。据Luther和Nee 1975年报道,常栖息于海扇上生活,其壳上常有其他海洋生物寄生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在日本琉球群岛,菲律宾(三描礼士Zambales、马尼拉、卡莫特斯海Camotes Sea),加里曼丹,斐济,澳大利亚西岸(埃克斯茅斯湾ExmouthGulf)及昆士兰沿岸等地都有分布。

其它信息

本种除指名亚种外,尚有两个亚种P.s.boshuensis Cate,1973,产于日本;另一亚种是P.s.draconis Cate,1973,产于加罗林群岛的帕劳岛(Palau I.)这两亚种Cate是根据它的形状、颜色、个体和雕刻鉴定的。